
快到十月底那场在釜山举行的会谈,氛围刚刚稍微像点样子,大家是不是都觉得,这次贸易摩擦的“休战期”总算撑得住了?
毕竟,美国财长贝森特说得挺动听的,中方这边也挺有诚意的,把一些美国大豆的订单又接了回来,稀土出口的管控那事儿也推迟了。
没想到吧,这笑脸刚挂起来没多久,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(USTR)就扭头向全世界发通知,宣布要继续调查咱们,查啥呢?就查当年特朗普第一任期签的那份老贸易协定,咱们到底有没有履行到位。
我看到这个消息,第一反应就是:这可不是什么单纯的“行政手续”,简直就是带着政治打算盘的“试探”。刚在釜山刚谈完,转眼就出手,美国这到底是在耍什么花招?
“釜山谈话”的诚意与大豆
咱们得把时间往前推几天,10月底的“釜山会谈”,可以说是2025年下半年中美之间最重要的一次面对面交流。
虽然没有签署什么新协议,但双方起码在桌子上达成了“贸易战暂停”的共识。这次会谈算是吉隆坡磋商的延续,更像是个补充确认。美国财长贝森特走的时候,还对着镜头公开夸中国“表现出了诚意”,还说希望双方能在合作方面做得更大一些。
这句话当时让不少国际传媒都显得挺乐观,股市的反响也算是挺不错的。
咱们这边啊,确实做出了真刀实枪的行动。最新的数据显示,中方已经答应在这次作物季(到明年1月为止)买1200万吨美国大豆,接下来三年每年还保证买2500万吨。
这算个啥概念呢?我帮大家算算账,这对那些因为贸易战折腾得快要破产的美国豆农来说,简直是救命稻草。你们要知道,就在九月份的时候,咱们还没有从美国进口一粒大豆,很多农场的大豆都堆在仓库里发愁。
为了换取一些让步,美方也松了口气。他们同意取消之前那个10%的“芬太尼关税”,对中国额外征收的24%关税也延长暂停一年。就连上个月那个特别狠的“50%穿透性规则”——也就是美国黑名单上的中国公司,只要子公司控股超过50%的也一律拉黑——也宣布暂缓一年执行。
听起来还不错,是吧?双方都做出了让步,市场也得到一点喘息的空间,农民拿到订单,工厂也能歇一歇,调整调整。
调查“旧协定”:翻脸还是算计?
不过,乐观的气氛还没挺过两天,美方的贸易代表(USTR)格里尔(Greer)就出来讲话了。他公开说,休战归休战,但10月24号启动的那个301调查,还是得继续搞下去。
他们在查啥?就是在调查咱们2020年特朗普第一任期签的那份“第一阶段贸易协议”里,关于农业买货、知识产权还有金融市场开放的那些承诺,究竟兑现了没有。
我真挺搞不懂的,这不就算是典型的“说变脸比翻书还快”嘛?
都到2025年10月了,还老拿五年前那份黄历说事儿。那协议签完多久了?紧接着就发生了全球疫情、供应链重组、国际市场天翻地覆。原来的执行条件早就变了,这笔旧账还能算吗?
现在美方翻出这份“旧协定”,明显不只是为了“例行核查”。看着更像是一场政治秀,经过深思熟虑的“极限施压”。
美国的“两手准备”:国内政治的焦虑
我觉得啊,这根本不是单纯的贸易问题,真正的底气还是美国国内的政治角力。
别忘了,2026年美国中期选举越来越临近了。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,关于经济政策的争议一直挺激烈的。他一直喊着“制造业回流”,可效果还不明显;而消费市场的复苏也不太理想。他这时候尤其需要一些“成绩”出来,让选民们看到点希望。
所以你看懂了吗?美国的策略是“两手准备”:
关于这事儿吧,第一步得在谈判桌上表现得温和点。贝森特必须搞定中国的大豆订单,这有什么用呢?因为艾奥瓦州、伊利诺伊州的农民,可都是特朗普的铁杆票仓,没有订单,农民们可不干了,反抗的声音会越来越大,这选票自然就会跑掉。所以,暂停关税、放宽“50%规则”这些措施,实际上都是为了争取到那张“卖大豆的支票”。
第二步,一旦谈判结束,咱们得硬起来。订单到手后,就得马上换成“强硬姿态”,去安抚另一部分人——比如国内那些鹰派分子,还有那些对中国崛起挺焦虑的选民。
继续推动“301调查”,其实就是给这帮人打气。暗里暗示着:“你们瞧,我没对中国示软,我还在盯着、查着他们,没有被占到什么便宜。”
这就是纯正的美国式政治手法:用“合作”来稳住经济的根基(农民和华尔街),用“对抗”来维护政治的稳固(鹰派和铁锈带)。
深层焦虑:遏制不住的中国产业升级
要是说国内政治讲究“面子”,那美国的“里子”其实就是对中国产业升级这件事的真真实实的担忧。
这三年来,我们在哪些方面的提升特别快呢?新能源、智能制造、高端造船、海事物流……这些不正是美国一直擅长的传统强项吗?
美国自己心里明白,靠那点加关税的老招数已经不行了,打不倒咱们了。这么打了那么多年,美国的通胀都快控制不住了,而我们中国,想往哪儿发展还不是照样在前进。
既然硬碰硬没法搞,那就得换个办法,把那份“旧协定”当成“紧箍咒”似的限制着,用“调查”这名头,实际上达成“遏制”的效果。
他们打算借这个调查,搞个“法律不规范”、舆论不好的标签,塑造成“中国不守规矩”的样子,为接下来在技术和金融方面继续耍花招,打下基础。
咱们的定力:不跟你演,按节奏走
对于美国那套“变脸”把戏,这次我们表现得,老实说,还挺淡定的。
关于大豆这块儿,我们还是打算继续采购,既是遵守之前的承诺,也符合国内的实际需要(毕竟巴西大豆的价格也在上涨)。同时,我们的采购渠道从未中断过多元化布局,目前正不断拓展来自巴西、阿根廷等地的农产品进口。所谓的“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”,就是这个意思。
第二个要点,就是得搞明白自己手里的杀手锏到底是什么。咱们的绝招,就是稀土。
这回只不过是“推迟”了稀土出口的管控措施,没说要“取消”。咱中国掌握着全球70%的稀土开采资源,还有快近90%的精炼能力,这个战略上的优势,谁也动不了。打不打这张牌,什么时候出,都还得看咱自己,主动权全在咱手里。
对于美国那边搞的“调查”,咱们的态度也挺鲜明的。外交部已经表态了,希望美方能“落实好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”。
我跟你说,意思就是说别在釜山刚握完手,回头就搞点小动作。
我跟你说,现在的打法挺明了:你专心你自己的事,我专心我自己的事情。我们一边努力扩大跟东盟、欧盟那边的产业链合作,一边稳定地推进技术升级,不慌不忙。
结语:谁笑到最后?
其实吧,我就说一句实话:美国这套“调查”玩意儿,表面上挺吓人,实际上就是“装得厉害,心里没底”。
他们越是频繁翻箱倒柜查找“老协议”,就越说明他们手上的“新牌”其实不多了。
釜山谈话只算是个过场而已,真正的较量,还是得靠坚持和意志力。中美关系,要指望一次会晤就让局势一帆风顺,那是不太现实的。
美国试图靠一份快到期的“旧协议”来卡住咱们到2025年的发展,算盘打得倒是挺灵巧,但也太脱离实际了。
只要我们挺住,稳住自己的发展节奏,那所谓的“调查”最终也只能成为过去的一笔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大国角逐中,笑到最后的,肯定是走得最踏实、看得最远的人。
股票配资论坛资料大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